第3章 赚钱之法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风灯烟树两茫然字数:2070更新时间:24/08/19 15:37:39

  “儿子也是道听途说,说您升迁与同乡大学士费宏、詹事府詹事桂萼的援引有关”

  严嵩轻轻叹了一口气,想不到舆论已经发酵到这种程度,自己刚入京的儿子都已经知道了。

  “爹,我觉得这种事情,您做的没错,早该如此了!”

  严嵩闻言诧异:

  “此话怎讲?”

  “爹您才华盖世,如今已四十又四,如宝珠蒙尘,升迁到国子监祭酒,是早晚之事,若只埋头苦干,不知还要浪费多少年华,耽误您的岁月是小事情,您的才华不能发挥,耽误的是天下学子”

  东楼开始持续忽悠老爹,严嵩听了这话脸上竟然有一丝微红。

  东楼继续加紧攻势:

  “如今舆论流言,自是因妒忌而起,您只需在任发挥您的才华,干出一番政绩,便可叫此等闲言碎语鸦雀无声”

  严嵩笑了两声:

  “世蕃所言不错,为父也是如此考虑。”

  “那关于政绩,父亲可有想法,说来与儿子听听”

  严嵩感觉似乎哪里不太对,这感觉有一种儿时先生在考校他的感觉,严嵩微微摇了摇头,把这个念头挥去。

  站着面前的明明是自己的儿子,怎么生得如此奇怪的感觉。

  “根据为父了解,国子监诸生多系孤远衰谢之士,室家在念,饥寒切身,而户部惮于更革,使廪有红腐之积,而士乏朝夕之供,准备奏请朝廷请复旧制,给诸生膳金。”

  这意思是国子监的学生们大多是孤独、偏远地区或家境衰败的人,他们心里挂念着家人,自己也饱受饥寒之苦”。而户部害怕改革会带来麻烦,导致粮仓里粮食堆积到腐烂,而学生们却连每天的饭食都供不上。

  东楼眼前一亮,这就对了嘛,国子监是替朝廷养读书人,目的是把人养好,自然要跟朝廷要钱,老爹怎么如此上路子,一下子就找到了校长的核心任务,跟上边要钱。

  对于学校这个体制,东楼简直不能熟悉的再熟悉了,9年义务教育,4年大学,他跟学校打了整整13年的交道。

  他继续引导父亲:

  “父亲大人说的极为有道理,此可为归为一条,名'复月粮以充士之养',那么接下来呢?”

  严嵩又是一愣,没想到儿子对自己的想法总结的如此到位,但怎么被考校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,他看着儿子满含鼓励的眼神,不由自主的反问:

  “接下来什么?”

  东楼摇摇头,似乎对这位父亲学生不是很满意。

  “'复月粮以充士之养'是对国子监学生的身体上的关心,那么行为上呢,现在对监生的规定是否有过于陈旧的条例?”

  严嵩思考了一下,继续问:“那应该如何”

  东楼对老爹不做思考的提问啧了一声,表示不满意,严嵩莫名又想起跟教书先生学习的时候,那种没能回答正确而羞愤的感觉开始浮现,不由得下意识避开了儿子的目光,迅速回答:

  “应当删减掉这些条例,重新修订”

  “对喽,此可谓'量减历以苏士之困',这就是第二条,那第三条呢?”

  “还有第三条?”严嵩开始快速思考,他不能让面前的儿子对他盖世才华失望。

  “应该对国子监的学生进行整顿,剔除掉不合格的监生!”

  “好父亲!不是,我是说……果然是父亲大人!一下子就说到如此深刻的问题上,此为‘革欺伪以端士之行’”

  严嵩觉得此刻儿子的夸奖,比儿时回答对了先生的问题而得到的夸奖还要让他开心,这种感觉很多年没有了。

  复月粮以充士之养,量减历以苏士之困,革欺伪以端士之行,这三条其实放到现在,就是给学生发奖学金保障学生物资需求,修改校园守则保持学生精神活跃,整治开除顽劣和学习差的学生提升学校氛围。

  上过9年义务教育的,都能答出来。

  接下来东楼提出来的才是他真正想要说的事情。

  “爹除了这三点,您还应该控制国子监例监的人数和名额,限定每年例监的名额,这样才能保障国子监内监生的学生整体水平。”

  虽然是这么说,但是东楼相信父亲能察觉到这其中的意思。

  凡是一旦有了限制,就有了竞争,本来例监可能只需捐200两银子,一些商人可以直接向朝廷捐钱让自己的儿子入监学习,但是如果名额和条件限制了,这其中的竞争也就多了,恐怕打点关系的钱都要比捐的钱要多很多。

  当然这也不能暴富,明朝有捐钱直接做官的路子,所以成为例监即便限制,也没人会花太多的钱。

  但是即便油水不多,也是一条生财的路子。

  父亲听完东楼这句话,也是默默点头,显然明白了东楼的隐含之意。

  只不过即便要控制名额来收钱,这个事情也要慢慢做,一步到位容易扯到蛋,先让父亲在国子监站稳脚跟,恐怕要明年才能实施。

  东楼肯定是不急的,已经等了这么多年,不差这两个月,他所要做的是找到销售例监名额的人脉,否则钱入他老爹手里,他在搞出来有点费劲,在他这里自己就能直接抽油水,等入国子监可以想办法多结交一些官员子弟,看看能否建立一条收益线。

  “既然父亲已经想的如此周全,那儿子就先行告退了,期待父亲您在今日职位上大展拳脚!定让那些嫉妒父亲的小人,哑口无言。”

  东楼双手作揖,离开了父亲的书房。

  严嵩此刻也被刚才与儿子讨论出来的几条办法所振奋,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量。

  “如此一来,必能为朝廷教养出可造之材!”

  “咦,不对,世蕃怎么对国子监的情况如此了解?他还没进入国子监学习啊”

  严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,儿子所提出的四条建议,不仅国家收益,他自己也有好处,他再次若有所思的抬头看向离开书房儿子的背影。

  “莫非是有高人提点过我儿子?”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注:关于本章中,开篇提到的关于严嵩升任国子监祭酒的流言,查出自

  严嵩:《奏乞休致》,《历官表奏》卷九。

  关于严世蕃和严嵩提到的三条,查出自

  严嵩:《历官表奏》卷一。